2009年3月15日 星期日

工作術女神 勝間和代談「拒絕力」(轉載)

朋友轉寄來的mail,覺得蠻有道理的.



剛剛好自己也是35歲這尷尬期,最近也因為工作上的事情開始負荷不堪. 適度的表示自己要拒絕的態度,對自己是不錯地.



-----------------------------------------------------------------------------------------------------



工作術女神 勝間和代談「拒絕力」


讓自己從「日用品」變身「精品」



截至目前為止,我人生當中最辛苦的一年,是32歲在企業擔任中階經理人的時候。當時,我面臨了「人生撞牆期」,對許多事充滿困惑、痛苦不堪。後來我領悟到,我的痛苦其實是因為自己不擅拒絕,所以接下了許多超乎體力負荷範圍的工作,生活步調弄亂了、健康情形每下愈況,連婚姻也出了問題。



開始體認到「自己的能力是有極限的」之後,我到了33、34歲左右,開始懂得拒絕。例如,當我發現在某位主管手下工作,總是工時過長,我會問自己:「花費寶貴的人生跟著他工作,值得嗎?」如果不值得,那就要學會向主管協商與交涉,拒絕不該我做的事。



當然有人擔心「拒絕」是會得罪人的。但是,當我再也不想博取他人喜歡之後,人生竟然發生了正面的變化,終於能把自己從「日用品(commodity)」(意指容易被人取代的泛泛之輩),轉型為「精品」(意指不易被取代的專家)。



我認為,「拒絕力」是工作者必備的能力之一。在思考如何讓工作更合理化、生產力更高之前,應先思考「是否能減少必須做的工作,但也能達成相同目的?」



除了在自己可掌控範圍內,降低工作量或婉拒他人請求之外,脫離老闆的掌控,也需要拒絕力和談判力,避免老闆對自己有過度不合理的期待。身為部屬,無須一味地滿足老闆的期待,更重要的是排除不必要的工作,卻能維持一樣的產出。



心理學家菲利普‧麥格勞(Phillip C. McGraw)所寫的《活得聰明活得好》(Life Strategies;天下文化出版)也幫助我衝破了「人生撞牆期」。我在去年9月將該書譯為日文版,取名為《人生策略教戰手冊》。



為什麼有許多人以為自己做的事都對,但結果卻出乎意料地糟糕?其實那是因為「認知(perception)決定一切」。麥格勞提到:「生活中的事件所具備的含意,其實都是你給的,換句話說,消息無所謂好壞,但你有能力選取解讀角度,將這股力量發揮在每天的生活裡。」每個人對事物的認知大不相同,沒有對錯,也沒有真相。



這本書給了我非常大的啟發,讓我改變想法,將生命中「所有發生的事情,都看做是正確的」。換句話說,生活中有大大小小、好的壞的事情發生,既然已經發生,就從其中汲取經驗,讓這件事產生正面意義,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1 則留言:

  1. 好文! 大推! 敝公司每個人都該看一看這篇 XD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