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1日 星期五

發消費券,別鬧了好嗎?

又是一個聽了讓我火都大了的超級笨蛋經濟策略.

別人做錯過的事情,咱們偉大的博士級財經內閣,居然還可以照抄.

發消費券這件事情,從執行面上去看,券還沒到大家手上,光是印刷費用就已經破了十億以上,後續在發放上的工作,以及回收的過程,都會產生極大的費用.

為什麼寧可浪費這些不必要的operation cost,卻不要連這些都省下給大家呢? 這年頭不景氣,哪家公司不努力想辦法節省operation cost. 只有政府這些了不起的高級專業財經人士,才會想的出這種還沒給大家好處,卻先從大家口袋裡掏錢的白痴政策.

更何況,消費券即使到手,舉例來說,平常每月去大賣場消費一萬元的家庭,在這麼不景氣的時候,才不會沒事買到超過一萬. 這點學者也持同樣的看法.

以消費券刺激經濟活絡的可能性很低,如果這麼花下去,整體來看,既沒達成預定目標,又得損失很多operation cost,只是徒然多花掉人民的血汗錢而已.

民眾不消費,原因當然是出自於對未來景氣的不確定性. 不景氣所引發對於收入的不確定性升高,變成消費的部份會開始進行控管. 政府既然說過不惜舉債來穩定經濟,不如先想想怎麼穩定人心. 用最低的operation cost,修改網路報稅程式裡的設定,去調高個人所得稅免稅額度,調降所得稅的稅率,重新印製新版報稅單(這部分費用本來每年都得印),直接讓人民減少從口袋裡掏錢繳稅,而且還可省下了什麼退稅,發放現金等還需銀行轉帳的費用. 當民眾手上多了錢,覺得真的願意多消費,不必政府鼓勵,自然自己會去消費. 就算沒去消費,政府也可省下巨額的operation cost,還可讓民眾心裡多爽一點,相較起消費券,絕對是好處更多.

-------------------------------------------------------------------------------
借鏡日本! 消費券取代現金購物

2008-11-15 19:17:26 簡至豪

政府刺激內需消費打算發行消費券,而這點子其實是來自1999年的日本政府;當時日本經濟泡沫化,民眾不願拿錢購物,日本政府改發消費券熱絡買氣,只是實 施後效果不如預期,因為民眾到頭來只拿消費券購物,把賺來的錢存下來;國內學者建議,如果政府要推行消費券,就「不要」加入排富條款,讓有錢人更願意掏錢 消費,效果才會出來。1999年的日本,買民生必需品不再用現金,改用這一張張蓋有官印的消費券;金錢不流通,改發消費券,原因就在當時日本經濟泡沫化, 民眾保本不願消費,導致經濟更加萎縮。

政府為了活絡內需市場,對15歲以下,65歲以上民眾發放2萬元消費券,希望死水經濟再度流動;而日本這套方式,短期內,台灣可能複製上演。

TVBS記者簡至豪:「消費券的使用,是鎖定在民生物品上面,我們以麵包當作例子,當民眾拿消費券買麵包的時候,進而就會影響刺激到中游的麵粉需要,再來連上層的農業也都會顧及到,最後進而三者連動起來,就會熱絡整個市場經濟。」

政府用心救經濟,學者卻不看好。台大社會系教授古允文:「這500億投下去,民眾拿到的去消費的時候,就是你拿到1萬元,我就消費1萬元,我想就去把它當作一個免費的禮物,我不會把我存的錢拿出來,比如說拿到1萬元,我去消費1萬5元。」

學者擔心,不是沒有道理,因為日本當年發行消費券,民眾到頭來還是把賺來的錢存下來,只拿消費券買東西,達不到刺激買氣的效果。

現在台灣要做,學者倒是建議,不要加入排富條款,讓有錢人更願意花額外的錢消費,才能讓錢滾錢,活絡經濟。

新聞來源:

-------------------------------------------------------------------------------------

全民發紅包…防堵4流弊


聯合 更新日期:2008/11/19 07:20 記者許玉君、賴昭穎/台北報導




政府破天荒「全民發紅包」,立意雖然良善,但難免會有疏漏或被不肖人士利用的流弊,學者指出,最怕就是「花大錢卻沒效果」,還有詐騙集團趁機行騙。以下是可能的流弊:

一、刺激經濟效果可能有限。

根據日本一九九九的消費券經驗,最後只有三成二的消費券用於消費,高達六成八轉為儲蓄,對於刺激民間消費的效果相當有限,被日本政壇視為是「灑錢政策」,毫無效果可言。

中華經濟研究院日本中心研究員蘇顯揚分析,日本政策失敗的原因主要是,民眾雖然會花光光政府發的兩萬日圓消費券,但也會連帶縮減兩萬日圓的日常支出,也就是一般所謂的「替代效果」,使得政府原本打算誘發額外消費的美意大打折扣。

就連經建會主委陳添枝也坦承,國內政策多少可能也會存在類似的情況。

二、財政狀況惡化。

這次消費券全民有獎,完全將財政紀律拋諸腦後,很難不讓大多數民眾不支持;但學者提醒,民眾不要忘了,這筆錢是舉債而來,下一代早晚得代為償還,「大慷子孫之慨」才是消費券政策真正的背後意涵。只是,面對迅速下探的景氣寒冬,也只好對於急遽攀升的政府債務「視而不見」。

三、詐騙集團藉機詐財。

消費券實施期間為期一年,雖然有中央印製廠負責印製,與新台幣防偽程度同等級的消費券,但實施的時間愈長,出現偽券的機率就愈大,政府所需付出的稽查成本就愈高。

甚至可能發生詐騙集團利用部分民眾對消費券政策不熟悉的弱點,比方告訴民眾消費券是月領三千六百元,再詐騙民眾到自動櫃員機操作,趁機轉走民眾帳戶內存款等不法情事,警政署等治安機關必須事先做好宣導。

四、賣消費券換現金。

儘管經建會規定消費券不能轉售、網拍,但是對於沒有消費需求、「就是愛現金」的民眾來說,交易行為只是地下化而已,買賣雙方你情我願,政府抓不到也管不著。

就 像網拍常見的禮券、油票一樣,賣家只要打個八五折、九折拍賣,一堆人搶著要。三千六百元的消費券,就算是用九折賣,賣方也可換到三千二百四十元現金,這筆 錢要怎麼花政府管不到;買方只要在明年底前拿去買東西,也賺了三百六十元價差,只要買賣雙方講好,銀貨兩訖,大家各取所需,何樂而不為?

但經建會主委陳添枝說,轉售消費券將觸犯法律,法務部將訂定消費券轉售的罰則,民眾不要誤觸法網。


2008年11月19日 星期三

台北老房子3 -- 整修後

經過幾個月的折騰,施工大底完成.

整體來說,雖不完美,但總是符合老媽的意思.

別人家在省吃儉用,只有我家明明有地方住還沒事在擴大內需.

比較值得安慰地方是,要是不花在這,八成也被媽拿去敗光在那無底洞的台股.

接下來,就剩下家俱跟家電進場了...

新照片在此:

http://www.flickr.com/photos/williamhuang850/sets/72157609111774293/detail/

2008年11月14日 星期五

虛偽浮華的世界,扭曲變形的人生

開始的時候,你似乎是個幸運兒. 到了一個大多數人稱羨的環境. 那裏的人,總是有著光鮮亮麗的外表,和看起來與眾不同的優越氣質.

骨子裡,那裡的人都假假的,表面上是你的朋友,私底下卻是說你壞話最多的那個傢伙. 你的相關八卦,藉由這些人往往傳送的更為快速.

在表面的平和下,背地裡的鉤心鬥角時時刻刻發生在你的身邊.

年輕的你,以為世界就是這樣. 接著,你學會了虛情假意,學會了欺騙與偽裝,只為了生存在那令外人嚮往的世界.

於是,你的人生變的扭曲變形,在謊言中試圖找尋自己的安全感,卻總沒辦法一如所願......

2008年11月8日 星期六

為什麼女生越來越不快樂 (選自名家專欄之陳豐偉)

選擇與可能性越多,大家似乎越來越不快樂,男女皆是吧...

------------------------------------------------

為什麼女生越來越不快樂

昨天看到一篇美國經濟學家Betsey Stevenson與Justin Wolfers去年在網路上發佈的論文初稿,提到1970年後女生越來越不快樂----不論是看快樂指數的分數,或跟男生比較的相對差異都是如此。兩位學 者的研究以美國為主,但也包括跨國性的調查,發現這現象廣泛存在。

女生越來越不快樂----這裡指的是「自覺的快樂」(subjective well-being)----的證據頗為明確,比如美國的數據就來自「全國綜合性社會調查」,幾乎年年舉行,問題前後一致,發現女生的快樂指數越來越 低,跟男生的距離越來越近。事實上,1970以前,女生的快樂程度遠遠領先男生,之後出現下降趨勢,1990年之後男女生的快樂指數已無顯著差距。

這研究值得深思的:客觀來看,1970之後,女生不論在法律、職場、薪資、自由、教育程度與各種社會資源的運用上,都快速提昇,與男生的差距越來越小。各 種客觀的數據都支持這點,且詢問社會大眾,不管是男生女生,都會一致肯定地說,女生在現代社會的處境,已經比過去進步許多。可是,在「自覺的快樂」分數 上,女生卻是節節下滑。也就是,雖然社會進步,可是女生反而覺得自己越來越不快樂。

為何如此?作者援引了快樂經濟學著名的「伊斯特林矛盾」。許多已開發國家在經濟成長的過程中,人民的快樂指數並沒有隨之成長,所以女生遭遇的問題類似,同 樣是資源增加、並不會讓快樂增加。但在伊斯特林矛盾裡,並沒有出現國家越富有卻越不快樂的趨勢,全球女性卻是相反的走向。

作者在討論時舉出三種可能:(1)男女對社會變遷有不同反應,造成男生不受影響,女生的快樂指數卻下降(2)當民眾填寫問卷裡關於快樂的問題時,反應的不 完全是真實的快樂,還包括她認為自己此時應享有的快樂程度(3)婦女運動讓女性比較的對象擴展到更多元的對象,包括同領域的同齡男性。在現代生活裡,女性 覺得自己應該得到的比起40年前多了許多,這會帶來許多壓力,也讓女生獲取快樂的「成本」比以往高上許多。

在作者的另一篇論文裡則提到,人類社會的「快樂不平等」(happiness inequality)縮小了!其中一個證據就是,原本男女生的快樂指數差異顯著,現在沒有統計上的差異了!女性讀者看到本文恐怕是五味雜陳。難道簡單、 忠貞、順服某些價值觀才對嗎?這些研究讓我們更能看清「快樂」的本質可能違反理性,甚至阻抗人類的進步。就如同研究也顯示保守派比較快樂、信神明比較快 樂,選擇機會增加反而讓女生更不快樂,也只是重複其他研究的結果罷了。(作者為高雄快樂心靈診所執業醫師/本文首刊於聯合報週日之元氣週報/歡迎到作者部落格回應)

2008年11月2日 星期日

還有大條的來囉,大家先別急著進場吧

之前跟朋友提過的美國卡債問題,現在有媒體在提囉,所以你問我何時低點,我認為是還沒到喔...

信用卡 另一個金融未爆彈?


聯合 更新日期:2008/10/30 16:40 編譯季晶晶/綜合二十九日電







美國金融機構唯恐信用卡和無擔保信用額度在房貸之後引爆另一波信用危機,今年上半年已著手沖銷210億美元的壞帳。分析師估計,隨裁員人數增加,金融機構在未來一年半間,至少會再損失550億美元。

目前銀行的損失約達卡債總額的5.5%,但有可能超越2001年科技泡沬化後7.9%的紀錄。花旗集團財務長柯瑞騰(Gary Crittenden)說:「如果失業繼續增加,信用卡淨壞帳率可能超過歷史水準。」

面對這枚未爆彈,發行威士卡、萬事達卡及其他信用卡的公司急著止血,過去持卡人可輕易以房屋淨值取得信用額度以償還卡債,或者乾脆將卡債餘額轉而整併到另一張新卡,現在這些選擇已不復見。

像美國運通(AE)、美國銀行(BOA)、花旗集團,甚至零售商目標公司(Target)等大型放貸機構,都開始嚴格審查申請人的資格,並在持卡人資料裡尋找高風險客戶。

根據向金融監理單位申報的資料,另一個發卡數量高的第一資本公司(Capital One)已積極關閉未使用的靜止帳戶,並從第二季起,將客戶信用額度降低4.5%。

金融機構雨天收傘,拒絕已經負債的客戶,並減少持卡人的信用額度。有些極端的例子是,放款機構監測到持卡人和其他高風險貸款戶到同樣的商店去購物,甚至或取消原本的無擔保信用額度。

金融機構的恐懼不是沒有原因,一些財務困難的持卡人甚至拿信用卡來購買汽油和食物等基本必需品。

即使信用評等良好的人都受到影響。美國運通的持卡人通常收入較高,但公司仍決定提高利率2至3個百分點,循環利率可能因此從15%升高到18%。

為了省錢,一些紅利回饋專案也變得小氣。例如,金融機構將紅利兌換的Sony大螢幕電視換成其他便宜廠牌。

信用欠佳的客戶也不再享有銀行提供免付利息的寬限期。

與2005年信用卡申請邀請函滿天飛的情況相比,美國家戶現在每年平均少收到13封垃圾郵件。

根據直銷研究Mintel公司資料,提供給新客戶或現有持卡人的促銷郵件已下降至84億封,是2004年來的最低水準。網路線上申請數量也因此下降,為五季來首見。

我所關注的....

這一個月多月以來,事業群裡組織大為變動,一天到晚八卦謠言滿天飛. 大概在我的職場生涯中,已經經歷過太多所謂的"組織改造","組織變革",之類的XX事件. 坦白說,這些未經證實的消息,對我而言,只算是上班時打發時間聽聽的話題居多,不具有太大的意義.

更何況,這次的結果,也不過像是小朋友在玩大風吹,同批人換換位子,換換手氣而已. 腦子沒換,能做出什麼不同的事情? 我還是相當的懷疑的.

幾個月前,有個同事問我,在這裡工作,看起來我好像完全不在乎任何人事物,只是來這把事情做完,然後也不怎麼參予或是投入組織內的活動.

我承認,對於公司組織與制度,我的認同度極低,至於所謂的忠誠度, sorry , 我對公司的忠誠度絕對是 0% .

不過,我認同的是在這一起工作的好伙伴,還有一些好朋友,這才是我在這繼續工作下去的動力. 至於什麼升官,權力爭奪的鳥事,就隨他去吧,反正,我也完全不打算,也不覺得有機會在這做到我不想工作的那天.